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不是宋词胜似宋词”的四首经典词作赏析合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今北京人,元代杂剧家、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隐退。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享年71岁。所作杂剧种类颇多,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其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所称道,曲词豪放洒脱。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今天复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的大意是:一根枯藤,一棵老树,一只乌鸦。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后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小桥旁,住着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正驮着游子慢慢前行。夕阳向着西方,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依旧漂泊在天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这首《天净沙》是一首述说羁旅忧思的小令,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全曲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在这首小令里,马致远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这首小令很短,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篇幅虽短,却为很多人所知晓,并备受推崇,不失为千古绝唱。

总体来看,这首《天净沙·秋思》,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却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其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全曲绝大部分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仅有一个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合排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方法,实为古来罕见,可以说构思奇特,大胆新颖,独辟蹊径,剑走偏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总之,这首元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8月27号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七岁能作诗,十六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就写出了《摸鱼儿·雁丘词》,三十二岁时及第。其诗、文、词、曲,样样精通。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今天复习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这首词,前面还有一段序言,专门说明这首词的写作动机和事情经过。大意是:十六岁那年去并州应试,路上碰到个捕雁的猎人说:“今早上抓了只大雁杀了,另外一只虽然挣脱了网,却只是悲鸣盘旋,不肯离开,最后竟然撞地自杀了。”元好问深为感动,买下两只大雁,合葬于汾水之上,垒上石头做标记,并称之为“雁丘”。一同去赶考的人,都被这两只大雁生死相依,不独活的情义给感动了,纷纷写诗赞扬。词人也写了一首《雁丘词》。但是随手作品,并不完全符合音律,所以今天修改,使之合辙押韵。

这首词的大意是:天啊!请问这世间,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使这两只大雁生死相随?秋天南下,春天北归,天南地北,路途遥远,这对老夫妻始终双宿双飞。任它多少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是真的苦楚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情侣已逝不再回。那痴情的雁儿啊!你一定想说:此去万里,形单影只,前程渺渺路漫漫,万里千山,晨风暮雪,处境凄凉,而且,痛失一生挚爱,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雁丘所在的汾水一带,曾是当年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树木凋零,一派萧条冷落。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他们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万古长存!我修建雁丘,为的就是留待我和其他文人墨客,前来寻访雁丘故地,狂歌纵酒,凭吊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九十年代流行琼瑶电视剧,当时热播的《梅花三弄》,故事情节,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姜育恒唱的主题曲《梅花三弄》,却记忆犹新。每每响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问世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总为那句荡气回肠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打动。后来,在头条偶然看到元好问的《摸鱼儿· 雁丘词》,才知道这句话原来出自这里。这首词的精华所在,正是开篇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种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的气势,雷霆万钧,破空而来。究竟情为何能让人忘却生死?正如《雁丘词》中所说,“个中更有痴儿女”,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死相随。情到深处,万物凋零,情之所至,身外无物。相爱的两个人,即便是隔了山隔了海,只要天不老地不荒,就会一直等下去,哪怕来生来世再相会再相爱。不知道为情舍生忘死的人,都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爱情。所以,不离不弃,生死不渝,这才是最真最美的爱情!

2020年12月30号晚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今天,我们一起谈谈明朝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生于1488年,卒于1559年,字用修,别号升庵,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杨慎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其祖父杨春是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杨廷和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所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岁半刚会说话,就能熟背《中庸》;2岁半识字后,可一目十行,日记数卷;11岁时,就会写近体诗;12岁时,读《吊古战场文》和《过秦论》,重撰二文,深得长辈赞赏,人们都惊叹不已;13岁时,随父入京师,写《黄叶诗》,轰动京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将其收为门下弟子。23岁那年,殿试中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职。36岁那年,因涉“议大礼”一案,在遭受两次廷杖后,谪戍中缅边界的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地区),直至72岁病死。他不仅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朝中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在诗、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学问精深。故被公推为明朝三才子之首。

今天复习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的大意是:滚滚长江,日夜不停,向东流逝。时光似水,岁月如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多少英雄人物,就像那翻飞的浪花,眨眼,就被荡涤一空。争什么是与非,说什么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那青葱的山岭,依然稳稳地屹立不动。只有那艳红的夕阳,依然重复着日升日落。江岸上,住着一位飘飘欲仙的白发隐士,他早已无数次饱览这样的良辰美景,早已看惯了历史岁月的变迁。朋友难得相见,今日喜相逢,痛快的畅饮一壶米酒,把酒言欢。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最后,也不过是全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明朝有所谓三大才子,而这些才子全都命运多舛。除杨慎外,《永乐大典》总编解缙,因牵扯皇储之争,被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另一位徐渭,辅佐胡宗宪荡平倭寇,坐断东南。但胡宗宪一倒台,徐渭也受到牵连,后来还患了精神病,死时穷困潦倒,唯有一条狗作伴。杨慎生于富贵之家,状元出身,志向高远,却因为“大礼仪”事件被流放,地位一落千丈。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涯,杨慎受尽了屈辱和磨难,一生的抱负化为泡影。但杨慎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他仍饱读诗书,笔耕不辍,从中总结出人生哲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大家所熟知,主要还是得益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临江仙》作为片头曲,经杨洪基老师浑厚的嗓音演唱,给人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种激昂和豁达的情绪。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情节,不难想到,雄才大略如曹操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最后也是火烧连营,兵败赤壁,折戟沉沙;诸葛亮号称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用兵如神,神一样的存在,数次北伐,意图统一中原,最终也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以,杨慎才发出“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叹。正因为杨慎自身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坎坷磨难,所以,才能创作出如此大彻大悟的一首词,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当然,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为个体的人们,对于广袤的宇宙空间来说,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即使如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存在的价值,面对巍巍青山、绚烂夕阳、浩荡江水,所有一切美好事物,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们很有必要敬畏生命,笑对生活。

2021年2月4号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之所以称“唐诗宋词”,是因为其各自高据古诗词的巅峰,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人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超越。不过,到了清朝,却出了两位著名词人,一个当今备受推崇的纳兰容若,另一位就是晚清时期的王国维。说起这位词人,相信很多人并不会陌生,他不仅是国学大师,同时创作出来的词也是可以媲美宋词。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浙江省海宁人。他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他一生写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人间词话》。

今天复习王国维的《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原文如下: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首词的大意是:常年漂泊,行遍天涯,历经离别之苦,看尽人情冷暖。孰不料,好不容易重回故地,那些曾经的古交知己,却已像花一样凋谢飘零。忆往昔,我与她花下别离,黯然销魂,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凝噎胸间。现在,我虽归来,但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已非当时风景,而她也已美人迟暮,渐渐老去。本来打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守着萤萤孤灯,细诉别后的相思。可是,一点点久别重逢的喜悦,又勾起了无穷的长期以来的相思之苦。早知道,这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会长久,都难长留。最留不住的,是那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少的容颜,还有那离开树木,随风飘零的落花。

这首词被称为王国维为妻子所作的最动人的词,广为流传至今。王国维22岁时与莫氏结婚,两年后告别妻子,四处漂泊,长期东奔西走,在他28岁的时候,终于回到了家乡海宁。夫妻久别重逢,本来是一件很让人欢喜的事情。然而,他没想到妻子多年未见,已经变得面色憔悴,容颜衰朽。想到原本体弱多病的妻子,在自己不在的日子里,独自撑起整个家,付出了全部的青春,王国维不禁万分感伤,提笔为妻子写下了这首《蝶恋花》。

整体来看,王国维这首《蝶恋花》,反其道而行之,一改前人写重逢之喜,而叙重逢之苦,富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以花暗喻妻子,通过写忍受离别的煎熬,以及回家后看到的境况,表达了其心中愧、悔、爱、怜齐集的复杂心情,抒发了对光阴易逝的感叹。离别诚然是痛苦的,在王国维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人生苦短,青春更是一去不复返。然而,他们最宝贵的年华,竟全部是在分别中度过的。因此,王国维不由得发出了真挚热烈的喟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妻子的情深义重,读来不免动情动心,感人肺腑!这两句堪称神来之笔,一语道破人生真谛。人过中年,往往容易怀旧。时光悄然流逝,仔细端详镜中沧桑的自己,猛然发现,那些青春飞扬的往事,那些光怪陆离的少年梦,以及曾经青春年少的容颜,都已伴随时光一去不复返。过去的已然过去,无论悲喜,只不过是一声叹息。还好,我们还有明天。明日阳更娇,明日花更艳。

2021年3月4号


评论 ( 14 )
热度 ( 156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