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大历十才子”七首经典诗作赏析合集

  • “大历十才子”简介

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具体指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十人。他们在大历初年多在长安和洛阳一带活动,因为常常参加一些应酬唱和活动而被世人所熟知。“十才子”的诗,善于捕捉幽清细微的意象,往往通过寥寥数字就描摹出一幅美丽清幽的画卷,不足之处在于过分讲求字词的锤炼,雕琢气浓,以至于“有佳句而无佳篇”,缺乏圆浑一体的气象。“大历十才子”可以看作是中唐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除了唱和赠别之作外,大多以田园风光、羁旅愁思等为诗歌题材,作诗追求格律严整、字句精炼,诗风呈现出情思绵邈、孤寂幽远的特征。“十才子”的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而是多选取青山、白云、秋风、残照、野渡、孤舟、落叶、寒雨等寂寞幽冷的意象,抒发清冷孤寂的情思,表现一种事不关己、超脱尘世的隐逸的姿态。

  • 《江村即事》

大唐盛世,自安史之乱以后,一落千丈,从此走向衰败。到了大历年间,随着杜甫、岑参等重量级诗人相继去世,唐诗也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造就了较为著名的“大历十才子”诗人,其中,最享盛名的是卢纶,司空曙是卢纶的表兄,二人同为大历十才子,我个人比较熟悉的还有李端、韩翃、钱起。司空曙,今河北永年县人,大历年进士,素有才学,性格耿直,光明磊落,不喜欢交结权势阶层。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诗风闲雅疏淡,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他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等名句流传。

今天复习司空曙的《江村即事》,原文如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诗的大意是:有个渔翁完成夜钓,收获颇丰,把船停靠岸边,懒得系船,直接上岸。此时,已是深夜,月亮也落下去了,正是睡觉的好时候。也许你会问:他为什么不系船呢?其实,就算是夜里起风了,把小船吹跑了。也不会跑太远,最多把小船吹到长满芦花的浅水边,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首小诗,紧紧抓住“钓罢归来不系舟”这件小事,刻画了渔翁悠闲恬淡的生活情趣,以及江村宁静优美的环境,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明快,进而也表达了诗人自身对生活的随性态度。所谓境由心生,诗人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就在于诗人是个恬淡随性之人,经历了官场和人生的起起落落,所有的一切早已看淡。尘世繁杂,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凭空的猜测,无谓的担忧,不满的欲望,未知的恐惧。如此这般,总是人为地给自己制造许许多多的烦恼。正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凡事必须想得开。想开了,想通了,心情自然就好了,生活也会更加有情调,更加多姿多彩。

2021年元月8号

  • 《省试湘灵鼓瑟》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唐朝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他们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原则,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流派。以前介绍过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今天介绍一下同样是“大历十才子”的钱起。钱起,今浙江湖州人。唐玄宗天宝十年参加科举考试,如有神助地创作了一首《省试湘灵鼓瑟》,成功登科及第,并一举成名,可惜只担任了一个叫校书郎的小官。四年后,他被派到蓝田县担任县尉,也就是负责治安的官吏。不久,就赶上了安史之乱,县尉当了八年,一直无法升迁,头发都愁白了。其诗技巧纯熟,风格清奇。他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与郎士元并称“钱郎”。

今天复习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原文如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

这首诗的大意是:人世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常常听说,尧帝的女儿,也就是舜帝的妻子,她被封为湘水神灵。而且,她擅于弹奏一种名为“云和”的古瑟。河神冯夷不懂瑟声中的悲凉,听到乐曲,开心得翩然起舞。但是,像屈原、贾谊等楚地忠义之士的魂魄,却闻瑟而伤心,不忍卒听。袅袅曲声,哀婉深沉,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清音嘹亮,响遏行云,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优美的乐曲飘到了苍梧之野,九嶷山舜帝的墓旁。舜帝的魂魄听到爱妻鼓瑟的声音,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禁不住赶到湘水的上空,侧耳倾听,重温他们往日的旧情。清音传到了屈原投水的汨罗河,河岸上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露出更多的芬芳。乐声随着流水,回荡在辽阔的湘江水面上空,以及湘江的两岸。最后,乐声化作一股悲风,拂过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湘灵早已不知所踪。烟气消散,湘江的尽头,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这首诗诗题“湘灵鼓瑟”,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不已,而投湘水殉情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钱起紧紧围绕“湘灵鼓瑟”这一命题,用典颇多,想象丰富,极力渲染湘灵瑟声的悲怆,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诗作技巧,在会试考场上写了一首“试帖诗”,深深地打动了主考官,并一举夺魁。后来这一首诗成为历代科考场上诗作的范本,走红了一千二百余年。这首诗最为出彩的就是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画面唯美,意境高远,意味悠长,言虽尽,而意未尽,带给人们无限的幽思和遐想,可谓千古绝唱。

2021年2月13号晚

  • 《寒食》

前期,介绍过大历十才子里面的司空曙和钱起,今天说一说另一个有名的才子。韩翃,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朝天宝年间,他长期在长安过着京漂生活,由于惺惺相惜,与同是“大历十才子”的李益相交好。李益的爱姬柳氏,艳绝一时,性格开朗,喜欢谈笑,善于吟咏,仰慕韩翃的才学,心里十分中意韩翃。李益遂慷慨将柳氏赠给韩翃,并解囊资助三十万玉成二人婚事。次年,他35岁,考中进士,先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后来,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享年69岁。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今天复习韩翃的《寒食》,原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幕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的大意是:暮春季节到了,整个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春景迷人。恰好又是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柳枝歪歪斜斜,风光旖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例外,日暮时分,宫里就忙着传赐新火。除了皇宫,权贵豪门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袅袅轻烟,散入了王侯权贵家中。

插点题外话,前面说到韩翃与柳氏的爱情佳话,孰料正赶上安史之乱,柳氏被番将沙咤利所夺,韩翃一介书生,无力与其抗衡,不得不接受命运安排。本来故事就要以悲剧告终了,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有侠义之心的小将,帮韩翃把柳氏夺了回来。事情闹大了,最后,唐代宗一锤定音:柳氏判归韩翃。度尽劫波,破镜重圆,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此传奇的爱情故事,被文人许尧佐写成了小说《柳氏传》,至今依然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

韩翃的这首《寒食》,思绪绵密,结构严谨,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此诗像一幅风俗画,绘形绘色地描述出唐代长安寒食节的旖旎风光。这种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也征服了当时的皇帝。据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韩翃的这首《寒食》,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很偏爱该诗,而且,后世对该诗的评价也很高,大家尤其喜欢那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2021年3月26号

  • 《听夜雨寄卢纶》

李端,字正已,今河北赵县人,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少居庐山,师从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今天复习李端的《听夜雨寄卢纶》,原文如下:

暮雨萧条过凤城,

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

听得荷池几番声。

插句题外话,平时我学习诗词,大都是查阅古诗文网的有关注释和翻译,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进行再加工。而这首诗,古诗文网既无注释,也无翻译。其他地方,也未查到有关资料。因此,这首诗全是凭个人理解来作诠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傍晚时分,凤城长安,暮雨萧索,一直下个不停。一会儿是霏霏细雨,一会儿是飒飒急雨,时缓时急,连绵不断。听朋友传信说,你今晚夜宿在寺院里。在这个不眠之夜,不知道你听了多少回雨打荷叶的声音?

公元762年李豫被宦官拥立为帝,是为唐代宗,他平乱守成,为中兴之主。这一时期的大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有着战乱后的清冷,唐代宗大历年间有十位诗人,是这时期的代表,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他们在战乱中寄情山水,没了盛唐诗人的豪放大气,他们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诗风与之前大不相同。李端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李端的这首《听夜雨寄卢纶》,从题目即可看出是李端寄给朋友卢纶的,是一首怀人诗。全诗皆从景物着笔,却传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景物描写绘形绘声,十分形象生动,情感气氛很浓,意境非常幽美,诗情画意两浓,颇具审美韵味,情思悠远,空灵隽永,堪称是善言别情的妙品佳作。

人生难得一知己!我们知道大历十才子中李端与卢纶关系最铁,二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彼此视对方为知音知己。卢纶也有一首赠给李端的送别诗——《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那时,他们友情深重,挥泪惜别,难舍难分。

回到这首诗,最后两句“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池荷几番声?”在一个暮雨萧萧的傍晚,李端听到好友卢纶的消息,立即勾起他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此起彼伏,撩乱不定,剪不断、理还乱。但此时他不言自己思念对方,彻夜难寐,反而殷切地寻问对方,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三番五次,静听雨打荷叶风吹荷花,从而彻夜难眠呢?何为知己?推己及彼,我是这样的思念你,想你想的睡不着觉,你肯定也是像我一样,因为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今夜,他们友情依旧。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

2021年7月13号

  • 《送李端》

卢纶,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岁。著有《卢户部诗集》。

今天复习卢纶的《送李端》,原文如下: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这首诗的大意是:时值严冬,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四野苍茫,一片凄凉。在如此环境下送别老朋友,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的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冰冷的云天之外,道路遥远漫长。郊原茫茫,暮雪霏霏,我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漂泊在外乡。历经众多磨难,四处漂流,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离去的方向,我禁不住掩面而泣。在这个社会动乱的年代,再见不知何时。

卢纶这首《送李端》是一首送别五言律诗。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通过对送别时的环境气氛和送别情景的描写,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极力渲染深沉感伤的基调,从而表达了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大形势下二人之间纯真深厚的友情。整首诗下笔沉重,情真意切,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后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总体来看,卢纶的这首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自然衔接,前后照应,情景互衬,情感真挚,词韵优美,律感十足。绝对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堪称送别诗的典范。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送别诗,都善于用衰景来烘托送别时的悲伤气氛,这首诗当然也有衰景的描写,区别在于卢纶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自始至终都是真情流露,即便是景色描写,也带了自己的主观悲情。这首诗之所以如此感人,贵在情真,世间唯有真情最打动人心。

2021年12月27号

  • 《同题仙游观》

韩翃,字君平,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考中进士,曾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今天复习韩翃的《同题仙游观》,原文如下:

仙台初见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人间亦自有丹丘。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到达逍遥谷高处的观景台,往下看,刚好看见仙游观的房舍。昨夜的雨刚刚停歇,雨后新晴,景物凄清明丽。极目远眺,青翠的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不远处传来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似乎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稀疏斑驳的树影遮掩着大殿的祭坛,四下里一派寂静。细弱柔韧的小草芬芳馥郁,丛生在山脚的洞口,更显得幽深寂寥。不必再去劳心费力,苦心寻找尘世以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世外桃源,也有自己的仙境。

韩翃这首《同题仙游观》是一首写景七言律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道观幽静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这首诗的写法十分平实,不过是老老实实地纪写游程见闻和内心观感,以真切平和取胜,不以奇崛跌宕争强。全诗语言清新,文字秀美,韵律和谐,含蓄隽永,极富情趣。

总体来看,这首诗主要有三个特点:其基本特点是善用白描和层次分明,采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纪写了游赏仙游观的见闻,以及对此地景物的赞赏流连;第二个特点是写法平实规范,但又笔势灵活,如视角的变换,就在平正中有所婉曲;第三个特点是所用语汇完全符合所咏对象,十分顺畅,结语“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特别契合题意。

2021年12月28号

  • 《宿石邑山中》

韩翃,字君平,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有《韩君平集》。

今天复习韩翃《宿石邑山中》,原文如下: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这首诗的大意是:石邑山高耸挺拔,天上飘动的云都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远远望去,反而更加迷离。拂晓时分,天上的弯月暂时飞隐到高高的树林里。秋夜的银河依然群星闪烁,只是远隔在数座山峰的西面。

韩翃这首《宿石邑山中》是一首七言绝句。他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这两个时间点,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前后安排有轨迹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全诗写得很圆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有神韵。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正应了那句:所有景语皆是情语。最终表达了他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总起来看,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全诗景物状写传神逼真,玲珑剔透,善于变换,精妙传神,清绝洗炼,意境幽美,独到含蓄,详略得当,虚实结合,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

2022年1月6号


评论 ( 22 )
热度 ( 114 )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